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遊戲攻略大全
摘要

魔兽卡牌: 两次新锐杯冠军 一次DMF冠军炉石传说: 石力赛北京… 还有一回合的圣杯或者红月.这样的话,先后手的区别比其他赛制…

本系列文由万智牌资深玩家James Hsu策划。James对多位万智牌知名人物进行了访谈并整理录音,访谈稿由万智烽火团队进行翻译、编辑并刊发。

2018年,James计划扩大访谈对象的范围,不仅限于万智牌职业玩家,还包括牌圈里的各类人物,比如设计师、画师、店主、媒体人等。因此中文稿本更名为“万智访谈录”。


本系列中文稿本由James Hsu和被访谈者独家授权万智烽火论坛和枕妞臂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译稿涉及商业用途,策划者和翻译团队保留相关权利,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18年第01期

贾斌


贾斌是何许人也?

万智牌:

    三次国冠八强、三次参加专业赛

    奥洛夫薪传赛两次四强(一次冠军)

    人称“故事精”

魔兽卡牌:

    两次新锐杯冠军

    一次DMF冠军

炉石传说:

    石力赛北京站四强、网鱼公开赛冠军

“我们都聊了些什么?”


-- 最初的万智牌经历;

-- 参加国冠的历程;

-- 打牌和贩牌;

-- 付费习惯与职业牌手的生存;

-- 对团队赛制的一些看法。



本次访谈录制于2018年1月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关于奥洛夫夺冠

志丞: 怎么样,最近忙吗?

贾斌: 有点忙。公司有几个项目要做年终的结算。

志丞: 每到年底都会很忙吗?

贾斌: 今年的工作比往年多些,所以就有点忙。

志丞: 那咱们聊点万智牌相关的话题吧。采访你的一个原因是,你在奥洛夫薪传赛上拿到了冠军。今天是周六,所以可以说正好是在三周之前。拿冠军三周过去了,现在有什么新的感想吗?

贾斌: 感觉当天自己的操控还不错。你们做的视频我看了,尤其是关于我自己的那两场。现场的解说我听了,点评比较到位。我的套牌准备实在是不足,所以是有命门的。你们的点评一针见血,我自己看视频的时候都笑了。就是陷阱桥等于“死”。当时很多人对我说这个对局你好打,但是我现场看完牌表之后发现我套牌里有死穴。只要陷阱桥在场上,再出一个巫视望远镜废掉杰斯,我全套牌就没办法赢了。我一般在比赛之后,无论输赢,自己都会有个总结。现在总结下来感觉运气的成分很大。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2017年12月的第五届奥洛夫薪传专业赛,贾斌(左)和宋捷(右)分获冠亚军。

志丞: 你这个总结是写在纸上还是在脑子里边?

贾斌: 只是在头脑里。然后就是和比赛前帮我测试的伙伴们交流一下。我这个人可能有点奇怪,因为我不是太注重成绩。如果我觉得你打得很好,就会一直跟你讨论,不管你有没有很像样的成绩。我如果和别人一起练习,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比赛完之后,他们也会问我的想法,我也会告诉他们。今年京都的大奖赛就会有薪传——今年威世智推广了这个赛制,所以大家都很重视。据我了解,魔法绵羊战队内部也建立了薪传的训练机制。陆博就会参加在京都的比赛,他是负责薪传这个赛制的人。他在看我打完奥赛之后特地跟我约着一起吃饭。那天我真是有点忙,跟他说要不改天吧,结果他还非得那天找我吃饭。我们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对偷袭这套牌做了一些简短的分析。他也问了我比赛的一些感想,以及一些对局的感受。我觉得这样的交流让我很受益。并不是说我拿了冠军之后跟他们去显摆,只是说一下我的感受。大概就是这样。

志丞: 明白了。当天你拿到奖金之后,我看到你当场就买了几张宝藏【笑】。你大概每年会花多少钱在万智牌上?

贾斌: 我还真没算过。我没什么特殊的爱好,既不吸烟也不喝酒,爱好基本就在各种游戏上。所以可能没太注意过。

志丞: 你能估计一个数量级吗?比如说是几千,还是上万?

贾斌: 在万智牌上的话,至少上万吧。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最初接触万智牌

最早接触万智牌

志丞: 嗯。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万智牌的?最初是怎么接触到这个游戏的?

贾斌: 我从小比较喜欢体育,定期会买一些体育杂志。其中有一本杂志叫做《当代体育》,我连着买了四五年。在里面有一些万智牌的宣传品。我觉得魔幻风格还挺有意思的。

志丞: 这个杂志好像很老了。

贾斌: 嗯,特别老。那是在2000年左右吧。

志丞: 2000年左右?那还是在晶合的时代吧。

贾斌: 嗯,好像在晶合之前吧。那时候我印象里就是在沙滩有一个店,是屠磊开的。

志丞: 所以你是从广告上最初接触这个游戏的。

贾斌: 对。

志丞: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正规的万智牌比赛的?

贾斌: 我所谓的正规万智牌比赛……第一次,印象特别深刻的好像是2003年的国家冠军赛。因为2000年我还在上学,没有比赛的概念。2003年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徐亮,你也见过,他跟我说了比赛的信息。那年的比赛(当年4月18日)正好是“非典”的时候,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比赛是在光彩体育馆。周六是正赛,周五有个预选赛。徐亮已经有正赛的资格了,所以老在我们面前吹嘘,说他要参加一个什么高级的比赛。我们一帮新人也不懂,就是陪他去玩,相当于是给他加油助威去了。他说周五你们也可以参加一下这个比赛,这个比赛你们只要打到八强就能拿到第二天正赛的资格。

志丞: 相当于Last Chance是吗?

贾斌: 对,相当于Last Chance,但它不是单淘汰,而是瑞士轮排名,没有淘汰赛,进八强就有资格。

志丞: 在2003年这次国冠之前,你和一起玩牌的小伙伴们是怎么样玩这个游戏的?按现在的眼光来看,你们当时玩的是一个正经的万智牌游戏吗?

贾斌: 根本就不是,那就是“村规”啊。我就是把牌带到班上,跟他们说规则,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志丞: 哦。我记得最初我在接触万智牌的时候,也会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比如说树林横置能产一个绿色法术力,现在咱们都知道。但我们最初玩的时候,有的人会横置树林之后就从牌库里找另一个树林出来放在场上。【笑】

贾斌: 【笑】那你们这个规则还挺高端的。我记得有一张牌好像是两个费找一张树林放进场,是三国的。我们认为它说的“树林”就是绿色的牌。我们买了一个六版的起始包,其中最贵的是一张好像叫做锐鳞亚龙,8费7/6,没有异能。我们每次就用两个费把这张亚龙放进场。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志丞: 【笑】所以那个时候咱们都是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

贾斌: 对对。

志丞: 我也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接触这个游戏的。我大概在2002年左右申请了第一个DCI号码。你的DCI号码开头几位数字我还没怎么见过,你是在什么地方拿到这个号码的?

贾斌: DCI号码……其实我还有更早的号。我前后一共有三个DCI号。但是那时候我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也没告诉我这就是我的“身份证”,以后会用得到。所以我就用完就丢。到第三个号,也就是现在这个,79503417,才一直用在比赛里。因为这个,我还差点儿被禁赛,因为他们说什么“你有多个DCI号码,涉嫌作弊”。当时真是不懂啊。

志丞: 对,好像当年裁判和TO都有这种说法,后来威世智才有政策说你可以把多个DCI号码合并。

贾斌: 对对。当时这个规矩大家都不明白。

志丞: 你还能记得,当时是从裁判那儿,还是从TO那儿,还是从哪个店拿的这个号吗?

贾斌: 我好像是从TO那儿拿的。因为只有比赛的时候才会用到。我肯定不会主动去申请一个,肯定是被动的,比如说,他们需要我有这个东西才允许我参赛,那么我就说,OK没问题我要一个吧。

志丞: 也就是说,只有这个号是你一直留到现在的。你还能记得这是你的第三个?

贾斌: 哦这好像是第二个,第三个是89503408,之类的。

志丞: 嗯,也就是说,你的三个DCI号都是八位的,是吗?

贾斌: 对,都是八位,第一个可能更早。但是你知道,后来有一个牌手奖励计划,他们会发一些不是纸片的那种的DCI号。我们最早的那种DCI号就是一张小纸片,很low,后来他们就会发塑料做的卡片。我现在这个7950的号就有塑料的卡片,还没丢。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笔者2001年拿到的DCI号码卡。仔细看,正反面都有别字


志丞: 哦。那么你在2003年参加那次国冠的时候用的是这个号吗?

贾斌: 对,是这个。

志丞: 那你自己感觉,在万智牌这个圈子里最初取得成功是在什么时候?

贾斌: 哈,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没觉得自己成功。但是我可以这样说——我觉得自己可以和国内的顶尖牌手、我的偶像一战了,也就是我至少不会见到他们就惧怕了,可能是在2005年的时候。

志丞: 2005年,当时你是进了国冠的八强对吧?

贾斌: 对,就是那次,让我有了一定的自信。我的那次国冠也是个挺有意思的故事。2003年那次国冠我没有好成绩是因为“瘸一条腿”——那次的赛制是标准和罗彻斯特轮抓(Rochester Draft)。也就是八个人同时能看到牌。我根本就没玩过罗彻斯特轮抓,所以六轮下来我只得了2个积分。这被我现在的朋友,曾经一起玩的新手,徐夙,一直嘲笑,嘲笑了一年。之后我就一直练习。到了2004年,我就打到了第十名。但是我输给了我的偶像张晖,他直到现在都是我的偶像。生死局,谁赢谁进八强,我输给他了,输得心服口服,因为水平确实不如人家。2005年,我第三次参加国冠,还是输给了他。从现在看,水平有差距,套牌也被他克制,所以进八强之后输了个0比3。但是我明显感觉到已经能和心目中“玩得很好”的玩家一起战斗了,不至于碰到之后毫无悬念地被击毙。而且我自己在竞技方面好胜心也很强,不会因为害怕输就不和你玩了,肯定会多跟你请教,希望最后能追上你、赶超你。所以我觉得2005年应该算是一个节点。

志丞: 你刚才说,自己在游戏方面比较好胜,那么你觉得这种好胜心和你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吗?还是只在万智牌方面?

贾斌: 可能和经历有关吧。我家有个传统的运动方式:下象棋。我从两岁开始学下棋,身边有很多高手,和他们一起练习。但是长大以后象棋就荒废了,不怎么练了。但是我家是象棋世家,很多亲戚都下棋。感觉就像是一级一级的挑战。

志丞: 他们是职业的象棋运动员吗?

贾斌: 不是职业的。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单位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直到现在我也下不过他们。实力确实很强。

志丞: 是属于“高级票友”那类的?

贾斌: 【笑】对对,没错,是“高级票友”。我们全家人的水平也不是很齐,所以我就从最底层挑战,从我爷爷开始,到我爸,就像这样。不会因为下不过他们就不下了,而是自己研究之后,过几天再去找他,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可能这培养了我的性格。

志丞: 但是我感觉,你这种好胜的性格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因为不是通过跟小伙伴们的竞争获得的,而是通过与比自己年龄大一些的人,比如一些长辈、一些水平更高的人竞争,来养成的,对吧?

贾斌: 对,因为有人跟我说过,如果想要有进步,就找一些比我水平高一点儿的人玩,不要差太远。差太远的话,会挫伤你的自信心。我一直比较注重这件事,所以有时候不太愿意和同级的小伙伴玩。小时候,任何游戏,我都喜欢找比我大一点儿、水平高一点儿的人玩。这样的话,输了以后也可以自我安慰:“嗯,没关系”;赢了以后很有成就感。【笑】

志丞: 你刚才说,你第一次参加正式的万智牌比赛是2003年的国冠,到了2005年的国冠你就进入了八强,给我的感觉稍微有点突然。因为不是每个牌手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在国家级别的比赛上取得好成绩。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你有没有密集的打牌、训练这样的经历?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进阶之路

贾斌: 那会儿网络不太发达,国内玩牌的人也不太多,所以精英就比较抱团儿。2003年的时候我基本上谁都不认识,只认识徐亮。后来认识了徐斌,以及我的偶像张晖。后来张晖自己开了一个牌店,他们当时有个特别著名的战队叫做Zealot,我认识了战队里的几个人。那几个人年龄都比我大,也都是我的偶像级别的,比赛经常有好成绩。我就以一个菜鸟的姿态去跟人家请教。他们当时的队长叫张宇,队员里多数是高材生,也是万智牌互联网的先驱。他们懂得怎么去网上抄牌表,领会国外最新的套牌科技。所以他们就会在战队内部进行交流,我就算偷着学。跟他们一起玩,我自己又比较喜欢玩,回家之后再琢磨琢磨他们的玩法,所以看起来那段时间里我进步比较快。

志丞: 那么,从你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比赛之后,你投入到万智牌的时间、精力有多少呢?比如说是每周一次去牌店,还是每周两三次,或是一直保持着某种强度?

贾斌: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是当一个职业牌手。有一段时间,我很专注于这件事。2008年我第一次拿到了专业赛的资格,当时我就跟家里说,不跟家里要钱,要靠自己的努力。我当时打MO,如果能通过这个挣够路费我就去。当时也算是挺幸运的,算是我MO生涯里三个巅峰中的第一个。我大概打到了MO整个游戏的前20名。那会儿比较有名气的像是LSV,还有津村健志等等,我们在MO上有很多交流。我在那上边打到了资格,同时还挣到了路费。那是我比较自豪的——在2008年半个月之内,挣到了大约1000美金。就光是打MO挣到的,没跟家里要一分钱。这样我才去了那次专业赛。

志丞: 也就是说,至少在那段时间里,你是每天在做万智牌有关的事情。

贾斌: 可以这么说,我当时自认为是个“职业牌手”。【笑】

志丞: 除了打牌以外,从你在一些网络媒体上的发言来看,你好像是个很有历史感的人。我是说,你好像能够记得中国万智牌历史上很多的事情。

贾斌: 【笑】怎么说呢,私人聊的话,他们那会儿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做“故事精”。因为可能我这个人比较随和,跟大家关系都挺好,所以圈子里边发生的事大概都能知道。也说不上有历史感吧,就是大家有事情都喜欢跟我聊,所以我就知道得多一些。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陈望治主编的《万智牌宝典》是目前唯一出版的中文万智牌史料,贾斌的名字位列其中

志丞: 而且你还能记住大家跟你聊的这些事。那么你在网上发言的时候会在记住的这些东西的基础上,加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吗?比如我记得Gerry Thompson就说过,他会把从别人那儿听到过的一些事实略微添油加醋然后重新描述出来,大家听后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贾斌: 【笑】怎么说呢,我不能确定我听来的“事实”就是绝对的“客观事实”,但是我一般不会添油加醋,除非是我记错了。前提都是不损害别人名誉的情况下,比如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无伤大雅。

志丞: 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

贾斌: 我现在是在一个传媒公司。我们在做教育方面的新媒体产品。

志丞: 哦,类似于TED这样的?

贾斌: 对的。

志丞: 在我的印象里,做这种产品的公司都非常忙。因为沈子龙也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他们做的东西可能和你们比较相似,他就非常忙。那么像这样的工作强度,你平时还会花多少时间在万智牌上?

贾斌: 周一到周五基本上没有任何时间。如果我去参加一场夜赛,那一定是约好了朋友,一起去聊天的。如果说纯粹是在周中去参加一场比赛,应该是没有机会。周末也要看公司的一些安排。

志丞: 平时也不打MO吗?

贾斌: MO……我现在没有WAI,用哪个,哪个就倒闭,所以就打得不太稳定。【笑】现在我MO账号里的补充包可能还有时间漩涡、时空混沌这些系列的呢。【笑】

志丞: 除了万智牌以外,据我所知,你在其他游戏里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比如说魔兽卡牌、炉石等等。那么你现在还有时间去玩这些游戏吗?

贾斌: 魔兽卡牌已经没有了。

志丞: 对。

贾斌: 炉石呢,它和万智牌的客户群体不太一样。所以这俩其实并不冲突。万智牌可能更注重线下的交友、竞技,炉石可能是用你的碎片时间。我的碎片时间没法用来打万智牌,但是可以打打炉石。大概就是这样分配时间吧。周末我如果有大块的时间,肯定还会交给万智牌。

志丞: 那么相对于炉石,或者跟魔兽卡牌相比,你感觉万智牌属于竞技性很强的一种游戏吗?

贾斌: 这是万智牌独有的魅力,也是它的一个卖点吧,也就是它的高强度竞技性。魔兽卡牌当时学了很多万智牌的东西,也叫TCG,但是也没有把高强度的竞技摆在第一位。它的卖点在我看来是世界观。所以这两款游戏虽然都自称TCG,但是还有区别。从竞技性上说,万智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对于我这种自认为“强竞技性”的玩家来说,万智牌肯定是最适合的。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2017年12月,贾斌(左一)获得炉石全民实力赛北京站的四强。

志丞: 嗯。你说到TCG,实际上是trading card game。那么万智牌,像你所说,是个竞技性很强的游戏。你感觉是竞技性更为突出呢,还是它原本的集换性更加突出呢?

贾斌: 这个问题……在我看的话,它叫做集换式卡牌,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但集换和竞技是两个分支,不应该放在一起讨论。因为你拿牌去参加比赛,牌是你的工具。如果你拿它去做交易,它也是你的工具。这是同一个东西有两种不同的工具模式,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作用。我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曾经是个牌贩子。牌贩子就看重trading的作用。而我现在更多的是一个牌手,只会更关心竞技性、单卡是不是平衡。但是这两件事也不会完全脱离,比如说丧仪祭师,它就不平衡,所以它刚一出来,我就跟朋友说,它有被禁的风险。这就有可能跟它的价格发生联系,只是我不是特别关心而已。

志丞: 嗯。那么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以物易物”换牌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贾斌: 以物易物……这……【笑】

志丞: 从来没有过吗?

贾斌: 有过有过,我不是自称“牌贩子”嘛,贩子就必须得有以物易物这种事。但是真的太久了。因为我现在几乎不会带用于交易的牌出门。真是太久了,我现在可能已经忽略这个游戏在这部分的功能了。

志丞: 嗯。我记得我上一次以物易物可能要追溯到2001或者2002年了。

贾斌: 【笑】

志丞: 因为那个时候,咱们中国,或者说在北京,有一种典型的现象,就是说这张牌“换牌多少钱”,“点现多少钱”。

贾斌: 对对,没错。

志丞: 它的换牌价、买入价和卖出价都有明显的区别。

贾斌: 是的。

志丞: 其实等到咱们这一代牌手上班以后,有了自己的收入,好像基本上就没有“交换”这种概念了,是吧?

贾斌: 对,因为咱们已经越来越把时间看作是一种成本了。

志丞: 是的。所以你现在打万智牌,除了用自己的游戏能力去获得奖金以外,不会再以挣钱为目的去交换了,对吧。

贾斌: 对,不会了。

志丞: 那么除了奖金外,你还会通过其他一些方式获得收入吗?不光是万智牌,还包括炉石等等,有没有获得一些其他方面的收入,比如代言,或者写一些心得、发表一些攻略什么的?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付费意识


贾斌: 没有。你说的这事我觉得是个趋势,但是目前国内的用户还不太习惯于付费。我不是说国内的用户跟不上形势,国外的付费内容,会有相关的服务跟上。我的朋友完全能够接受看文章付费,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是纯收费而没有服务。我记得很早以前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董重,就是SCG的一个付费用户。比如说他可以点播某个作家的文章,网站定期把文章信息发到他的邮箱里,有这样的服务。因为我记得很清楚,他把文章翻译完发给我,还告诉我不能往外传,因为可能会被网站惩罚。他说他是付费用户,每年要掏多少美金之类的。当时我很惊讶,现在想想其实这样很简单。但是他在很多年以前就有这种付费意识了。

志丞: 其实据我所知,董重后来靠直播炉石和狼人杀赚了不少钱。你也是传媒行业里的人,你有没有考虑过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取得一些收入呢?

贾斌: 一开始我想过。但是我想的是,我只能写一些万智牌的技术性的文章,但是在网络技术方面,我需要有人跟我合作。比如说我开一个专栏,每个赛制都写一些文章——我各种赛制都玩,所以每周更新这些内容。我确实想过,但都是一些非常浅的想法,没有到操作层面。比如说我每天具体要写什么?而且我曾经跟一个懂网络技术的朋友说过,能不能帮我搞一个微信公众号之类的,我去写文章。我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我只求有人看就行。我从来没想过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收入。因为从我的本心来说,我可以把知道的全写出来。比如说在比赛之前,我可以把我的牌表全都告诉你们,这没关系,咱们的共同目的是提高全中国的万智牌水平。可能我一说这话,有人就会觉得我装伟大。但是我玩牌之后没有几年,脑子里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我可以告诉全国的牌手,没关系,咱们的目标是在GP上为国争光。如果有人能做到,我就特别高兴。我赢了之后也会想,如果有人超过我,我也会特别高兴。

志丞: 所以说你这个公众号暂时还没做起来是吗?【笑】

贾斌: 对。【笑】我也不确定有没有人会看。而且我也特别懒。

志丞: 其实对于咱们这些八零后的牌手来说,咱们的思想可能更加传统,比如说就是找工作、上班,每个月等着别人来给咱们发工资,咱们觉得这是一种很踏实、很稳定的生活方式。

贾斌: 是的。

志丞: 但是对于九零后、零零后来说,他们可能更多地希望开设自媒体。一方面,这是一种新型的挣钱的途径;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展现自我,想在圈子里得到自己的地位。就中国来说,你觉得有多少牌手可以靠万智牌来谋生呢?或者说,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纯粹靠万智牌和相关的内容来养活自己,无论是靠打牌还是靠自媒体?

贾斌: 目前来说,我看到这种趋势的,就是魔法绵羊几个人在MO上做直播。但是我还是要说,国人的付费本身就比较差,再加上万智牌本身是个小众游戏,所以我觉得你说的这种情况,只靠打牌、写文章等等,满足收入的需求,目前很难达到。所以我心目中的好的商业模式,魔法绵羊只能说做了一个小的雏形。所谓的“中国SCG模式”,需要有单卡买卖,要有一些公认的高手,也就是戚文涛说的“真正的英雄”。得有几个英雄式的人物在这个网站。然后要定期有好的文章出来。即便是SCG的文章,也有一些是大家公认的“水货”。这样的口碑传出去,付费的人就少了。

志丞: 是的,砸了自己的牌子。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国内有一些万智牌的自媒体,但用心做的可谓凤毛麟角。在此向读者推介另一个自媒体——MTGCN博识都。它可谓万智牌世界观和背景故事的百科全书。

贾斌: 对,牌子就砸了。对于国人来说,他不但要水平好,还要有分享的精神。这样我觉得才有机会做好,网站才能生存。你刚才说的我觉得有点理想化了。

志丞: 嗯,所以我概括你的观点:如果现在想要做成这种生态的话,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各有各的问题。

贾斌: 是,概括的非常准确。

志丞: 其实对于万智牌来说,我们想要取的好成绩的话,都愿意为了牌而付费。比如说我套牌里缺一张终耀巨龙,那么为了赢这场大奖赛,甚至于为赢一场店赛,也一定会花钱去买,对吧?但是实际上提高套牌的操作水平,不是靠一张终耀巨龙就能实现的。可能看这些人发的东西,或者实际观看他们的操作、给他们挑错误,甚至于在网上喷他们,可能让你更有可能去赢比赛。你觉得是这样吗?

贾斌: 这要看这位牌手怎么想。有两个事情,你能判断出他是不是愿意付费。比如说,他在网上看到PV用这套牌卷了一个什么比赛,“我今天也很想打这套牌,但是我少一个终耀巨龙”,于是他去打了,但是没赢。于是他就可能去买这张牌,假设这张牌20块钱。也可能他还没去买这张牌之前,就发现戚文涛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需要花15块才能看。我相信,他会去买这张终耀巨龙

志丞: 对,是的。

贾斌: 所以说他对自己的操作并不在意。也不能说完全不在意,而是在对比了这两件事的成本之后,感觉“与其我左手拿着《九阴真经》,右手拿着一把缺口的屠龙刀,还不如我把屠龙刀修补好,然后就直接上了”。他可能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用户的付费习惯问题。他可能认为和顶级玩家在理解上差太远。比如我是个新手,我看戚文涛的文章,反正我也看不懂。又比如说我和戚文涛是同一水平,我就可能觉得我根本不用看。所以写手的水平也要有梯度,比如牌手分十个档次,那写手也得有九个档次——不需要有一档的,因为二档的写给一档的看,三档的写给二档的看,之类的。从专业的角度讲,这就叫市场细分。但问题是,咱们一共也没有多少用户,不值得这样做。这就是目前的困难。但并不是说完全不可做。

志丞: 但是一个市场,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对矛盾的话,矛盾主要的方面还是在需求端嘛,因为总要有需求我们才能有市场。我相信只要有需求,而且愿意付费,供给其实是能跟上来的。

贾斌: 是的是的。

志丞: 那也就是说在需求端,还是有比较多的牌手意识不到去看文章、看视频真正能对自己的操作有帮助,甚至这种帮助要大于他们花钱去买某一张单卡。

贾斌: 对的,这是付费意识问题。我记得有个网站是培养用户这种意识的。它不用付费,但是它有网站自己的货币,可以用网站自己的货币支付。比如说我想看什么比赛的决赛,要花他们网站的货币。但是咱们不能要求用户,跟他们说:“你们必须有付费意识。”反正我跟你说,你做的视频我基本上都看过了。奥洛夫的视频,无论我的成绩怎么样,每年的视频我都看。因为我自己觉得,你们的付出让我很感动。但是爱之深责之切,我觉得直播视频还有进步的空间。比如说,在某些方面可以更专业一些。在知道对阵双方的牌之后,正式开打之前,双方彼此怎么针对,有什么关键性的牌,就像NBA那样,分析一下Key to Victory,说一下你对这场比赛的预测。你看日本做的视频,在nicinico,有他们自己的比赛。你们宁可把比赛的时间拉长一些,因为奥洛夫是咱们自主的品牌,可以把比赛办成一个大party。比如说,焦点桌的牌手打完以后,不管输赢,双方都来直播间谈感受。他们可以跟你们解说员就比赛里面的观点进行辩论,形象地说,就是“让流量飞一会儿”、“让弹幕飞一会儿”,让这些上过焦点桌的人有一种明星感,让屏幕外的观众觉得自己是在看一档综艺节目。

志丞: 也就是说前戏要做足是吧?【笑】

贾斌: 对。我觉得日本的经验可以参考。比如说找几个退役的牌手,穿着西装,面前还摆着一个写着名字的小牌。我觉得他们就搞得很有仪式感。日本很注重这方面,中国现在也开始注重了,但是还没有那么明显。我觉得这些都会提高视频的质量,因为视频就是你的产品。在用户付费之前,要先把自己的产品包装好。文章写出来就要负责任,不能赶时间。写文章的人,既要有能力,也要有热情。我就这样一说哈,如果我是网站的建设者,用户没有付费的习惯,我也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志丞: 所以说,如果咱们自己的网站想要挣钱的话,在用户需求的调研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功课,是吧?

贾斌: 对,要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段时间我们公司也有个项目,就是做这方面的调研。我也参加了,我觉得这真的很重要。

志丞: 除了看这些东西以外,你会去国外的网站,比如火球、TCG上面,去看那上边的文章吗?

贾斌: 我看过一些,是委托我的朋友,把上面好的文章推荐给我。我觉得,营地对那些有营养的文章,翻译得比较全。只是时间要滞后一些,但是没关系,这些文章是教你怎么打牌,不一定你当天必须要看到,它毕竟不是报纸。所以目前来讲,他们翻译过来的东西就已经足够了。

志丞: 可是他们现在由于授权的问题,已经停止这项工作了。

贾斌: 没错,我正要说这个问题。【笑】所以我会让我的朋友推荐。比如说,现在文章不太“水”的人,PV的就还好,Reid Duke的也还行,就这俩人吧。尤其是PV,他会解释的很详细,说一些操作的细节。如果他们在赛前写一些我感兴趣的套牌,我会让我的朋友推荐给我。如果现在中国有某个网站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我愿意每个月花一点钱去订阅,完全不是问题。从我的角度来看,付费不是问题。

志丞: 其实PV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因为他的母语不是英语,所以他用的英语比较简单,容易看懂。【笑】

贾斌: 【笑】对对。

志丞: 除了看文章、自己磨练牌技以外,你刚才也提到过,你身边有一个团队,或者说一个交流的平台,能让你们一起提高。你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它的运行模式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大概有多少人?通过什么途径去做这样的测试?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团队合作


贾斌: 人倒是不多,因为我比较注重效率,而且我们见面打牌的时间也不多。我觉得一个团队里,大家的分工要有区别。不一定大家都是“打手”。我给自己定的位置是打手,肯定不是个leader。有人要去负责到国外的网站,找各种文字或者视频的资料,拿出思路来我们讨论。还有一些人要负责测试,告诉我们这套牌怎么样,各种对局优劣怎么样,因为我不太相信网上说的所有东西。我们那个小群里人不多。在比赛前,我们坐在一起,只会说对套牌的理解,而不是在那里使劲打——使劲打没有意义,因为不可能打到样本量足够大,比如一天打一千局。我们只谈体会,以及某些单卡的选择。这其实就是一两句话的事情,你能听明白也就明白了。

志丞: 你们这个团队里有没有人是“套牌设计师”这样的角色?每当一张新的卡、一个新的思路出来的时候,由他来主导,设计出一个原型套牌,然后推荐给大家去测试?

贾斌: 唉,惭愧,deck builder目前在全中国都很少。中国人还都是一帮打手。真的是惭愧。

志丞: 【笑】你现在是所有的赛制都打,是吧?

贾斌: 对,应该说主流的都打吧。非要说的话,Pauper、Vintage这样的基本不打。

志丞: 嗯,也就是说凡是GP有的赛制你都会打是吧?

贾斌: 对的。

志丞: 在我接触过的中国的顶尖玩家里,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很少有人所有的赛制都打,尤其是那些特别追求奖金的人。特别是,很少有人钟情于薪传这个赛制。你觉得是这样吗?还是说这是我的一种错觉?

贾斌: 没错,你说的很对。这样想: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职业,就得有职业精神。比如说,现在威世智主要推的还是Standard和Modern,如果你打这两个赛制,就是在工作,如果打Legacy和EDH,就是在娱乐。

志丞: 你的意思是包括Limited在内,是吧?

贾斌: 对,包括Limited,以及Standard和Modern,这是威世智主要推广的。比如说一年有50个GP,那么至少有40个是这三个赛制。所以作为职业牌手,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钻研这些。当初我自称职业牌手的时候,我也只针对这些主流赛制。但是我玩过之后发现,万智牌是很多元化的。

志丞: 但是比如说八十岗翔太斋藤友晴PVReid这样的牌手,我也经常会看到他们打薪传赛制的视频,以及为薪传赛制所写的文章。你怎么理解这样顶尖的牌手也会打这个赛制呢?对于他们来说,做这个事情的机会成本可能比一般牌手更大一些。

贾斌: 对。万智牌是他们的工作一年有50个GP,40个是主流赛制,但是作为职业牌手,另外那10个也不愿意放弃。但是你看,你点的几个名字里,少了一个山本贤太郎是吧?山本卷了2016年的薪传GP。Reid Duke只参加了一个薪传GP就卷了。你说他们的机会成本要比其他人高,但是他们的团队,以及他们对套牌的理解力,要远远好于一般人。他们可能坐在那看半个小时的视频,就能抵得上咱们花好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

志丞: 嗯。

贾斌: 山本那套牌,你可能觉得他是运气好,跟我这次奥赛一样,这没问题。咱们都是亚洲人,所以思维方式差不多。我看MTGGoldfish上面的这一期的This Week in Legacy,也就是报道了奥赛的这一期,作者在写咱们的meta的时候,也认为和欧美的meta有区别。他可能觉得欧美的SNT比较少,而中国和日本的SNT比较多。因为咱们喜欢“简单粗暴”,所以就会选这样的“自闭”套牌。但是你看Reid夺冠的套牌,就是一套fair。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2017年1月,Reid Duke凭借原创的8加速苏勒台宿敌套牌拿到路易斯维尔大奖赛的冠军,开创了薪传界的 Reid Duke Deck

志丞: 嗯,BBD夺冠的套牌也是一套红白蓝剑。

贾斌: 对。所以咱们用的是不要交互的套牌,闭着眼打自己的,睁开眼对手死了。但他们不是,他们的套牌一直在交互,他们还是能拿到冠军。这真的不是一般的牌手能做到的。

志丞: 除了他们对套牌超强的理解能力以外,就像你刚才说的,虽然可能他们的机会成本高,但是实际上花的成本不想咱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贾斌: 是的。

志丞: 还有一个方面,可能他们的训练量是超级大的。因为据我所知,ReidOwen可以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在打牌上,他们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的那种。

贾斌: 对,除了训练量大,他们身边的人,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强。这事我今年跟一些有意愿成为职业牌手的人聊过。中国嘛,你刚才说的deck builder那件事,是一个痛点;还有一个就是水平相当的牌手没有互相帮助。我想2018年会有一个改变,他们会向好的方向努力。就时间来说,顶尖牌手可以用一个小时顶别人五个小时;其次就是,身边有水平极高的队友帮他们进步。所以他们也许花一周时间就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薪传套牌。我不能说他们薪传GP夺冠没有运气成分、是绝对的实力碾压其他人,不能这么说。但是你看他们夺冠的套牌,就不是那种“我运气好就能一回合搞定”的牌。而我这套牌,还有山本的牌就是。山本刘今那场比赛我也看了,刘今有一些微小的失误,我后来也跟他说了。他本来有机会赢的。当然我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因为跟刘今关系好,所以算开个玩笑吧。反正就是天意吧,因为进八强靠实力,夺冠靠运气。别人在八强之前没有拦住他,那就该他夺冠。

志丞: 嗯。你刚才多次强调队友和团队协作的问题。今年中国队在万智牌世界杯上获得了八强,是历史性的突破。我听到圈子里的一些议论,说今年这支队伍,除了训练量以外,他们之间协作的程度好像也比往年要高。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左起:高坦、刘宇晨、陆超。在2017年12月的万智牌世界杯上,这三人组成的中国队进入八强。这是中国军团在新版世界杯上目前取得的最好成绩。

贾斌: 是。因为他们三个之间的私人关系还算可以。而且这次的这三个人,大家公认他们的实力比较强。三个人相互间的信息分享也比较频繁。你看日本队,他们这次的阵容很豪华,但是他们的比赛有个特点,这也是前职业牌手、迅咒法师Tiago Chan告诉我的。他说你们去打团队赛的时候不要总是一帮人找一个人说个没完。这是北京GP上他跟我说的。他说你们三个人互相要充分信任。一个人打这场比赛是很线性的,这个大局观要从头到尾,从起手到每张牌的运用,是个线性的过程。你走过去跟他说这场比赛,你肯定不如他更了解场上的局面,何况你的水平又不会比他高多少。所以你过去说话就是捣乱。

志丞: 这个我有印象。刘宇晨在自己的战报里写过,他作为队长,这届比赛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没有跟队友说话。【笑】

贾斌: 【笑】是的。这真的很重要。我们那次打北京GP感觉特别明显。第一,我们不会打平,因为我们不说话。第二,只要在关键点上,提醒自己队友不要miss trigger就好了。你既然选他做队友,就说明了你对他的信任。你看日本队,在世界杯的直播上,很明显,渡边打完了就往那一坐,什么都不干,充分相信队友。中国对这次世界杯能有好成绩跟这有关系。

志丞: 如果你打团队赛的话,起手接还是不接,你会征求队友的意见吗?

贾斌: 一般不会。因为如果你这样做,就会给队友一个信号是“你不确定”。这样他就会替你含糊,可能他那边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的机会。除非是很边缘化的起手,我会跟队友略微商量一下,不会耽误很长时间。

志丞: 其实在有些对局里,根据我浅薄的理解,就限制和标准赛制来说,有时候先后手的差别,不像薪传赛制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胜负。因为薪传赛制里面有一些替费的反击,比如目眩;还有一回合的圣杯或者红月。这样的话,先后手的区别比其他赛制要大得多。比如说,2018年,你去参加混合赛制的比赛,而且坐在薪传赛制的位置上,会不会就起手问题更加频繁地询问你的队友?

贾斌: 肯定不会。可能他们对这个赛制的认识更模糊。一个人如果没有驾驭感的话就会很含糊。如果我很清楚一件事的解决方案,我就会明确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也不知道,也很含糊,就会对我自己的战局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会选择充分信任队友。我自己比赛的时候,除非他们的比赛打完了,而且对我这个赛制也很精通,我会和他们商量一下,否则我不会去麻烦他们。

志丞: 如果是三个赛制的混合比赛,你们在备战的时候,是会相对独立地备战,还是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说同一个赛制,是三个人共同准备,还是说你们三个人各自备战各自的赛制?

贾斌: 嗯……我觉得你说的两个都不是。首先,三个赛制是三个游戏;其次,你们三个是一个战队。你们要做的是分析对手、分析对局。因为这毕竟不是世界杯,三个标准套牌,有某个人用了一张牌其他人就不能用这样的规则。如果是那种情况,我需要告诉队友我看到的东西。比如说我看到了终耀巨龙,就会告诉队友说你的对手不会有终耀巨龙。但我们的信息沟通就不是这样,这种沟通会从meta出发。比如说这三套牌选什么比较合理。毕竟是三个赛制,组合的方式有很多,这会根据你们所坐的位置来决定。简单地说,B位置的人,也就是队长,要照顾到两边的队友,因为他俩之间的交流机会非常少。所以要求,首先,B平时不会有miss trigger这种事;其次,他这套牌不能是三套里打得最慢的。会有这种非技术性的考虑。比如说我打薪传,可能会拿一套掘密师去,几分钟就KO对手或者被对手KO,然后就可以去帮助某些稍微不擅长自己赛制的牌手。这要看整个队伍的配置。如果你们三个人都是自己领域的大师,那么可以自己选套牌;如果有人不是特别擅长自己分到的赛制,那么就需要你来帮一下,所以你就要考虑选一套打得快一点的牌。在B位置上的人更加重要,因为他能连接到A和C。A和C平时基本上不会交流。这就是团队赛的特点。我们是独立的,平时不会商量;但是真商量的话,我用闪电击,他用闪电炼击,另一个人用闪电链,都不是一个思路。

志丞: 嗯。因为今年有这种非常特殊的赛制,我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赛制。你对刚刚参加团队赛的玩家——比如说我,我就从来没参加过任何团队赛,哪怕是限制、标准赛制的团队赛,请你给出一条建议,就是你认为最最重要的,你会说什么呢?

贾斌: 万智牌是个游戏,你的团队和谐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因为一点分歧而破坏友谊。当然,我这是对大家说的,如果对你个人说,我不会说这句话。因为咱们都是成年人了,【笑】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但是这种事,我在团队赛GP里面见过。

志丞: 对,因为在世界杯的时候他们议论过,当时捷克队输给了中国队,Martin Juza好像是一脸郁闷,可能觉得自己carry不动队友。【笑】

贾斌: 【笑】当然了。对,是这样的,因为世界杯的队友不是你自己选的。但是你参加今年的这种混合赛制GP,队友都是你自己选的,所以你要充分信任他们。这是最重要的,打完一场比赛,大家还是朋友。

万智访谈录-201801-贾斌

  线上与线下


志丞: 你感觉,网络上的万智牌和实体万智牌,哪种更具有发展的前景?问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刚才咱们说到队友,有些玩家就感觉在这个游戏里人和人的交流可能更重要;但是网络万智牌好像又是目前的潮流。所以对你而言,你觉得哪种形式更容易被你接受,或者说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贾斌: 这应该是两个问题。从我个人角度讲,我更倾向于线下。因为线下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万智牌作为社交游戏很大的一个卖点。我也玩EDH,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近来EDH玩家增长速度很快。这个赛制没有什么竞技性,但是有强烈的社交性,所以能看出大家对社交还是有很大需求的。

志丞: 只要你别用一些特别不利于交友的套牌。【笑】

贾斌: 【笑】对。线上的话,比如说目前MTGA这款产品,如果由国内的大公司来代理,就会有推广,可能更多的考虑是增加玩家的数量。它肯定也会有付费用户。

志丞: 而且它更加适合于自媒体人来用。

贾斌: 是的。可能网上付费的用户和买实体牌的用户根本不是同一拨人,他们关心的东西可能也不一样。比如说,如果网上版出一个波拉斯鹏洛客,CG就要做三秒钟,我看CG就很爽。但是我在现场打牌的时候只关心这个鹏洛客能不能帮我赢。在打PT的时候不可能从牌面上飞出一只大龙来,对吧。

志丞: 对的。

贾斌: 所以大家的关注点可能不一样,而我更关心线下。因为我是一个重视竞技性的玩家。可能万智牌的竞技性更吸引我,但是我现在已经越来越全面地接受它的魅力,比如说它的社交性。我自己也有EDH,平时会和朋友一起玩,但是更重视竞技。

志丞: 嗯,聊了这么久,用一个问题收尾吧,也是一个经典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回到五年前,最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呢?

贾斌: 五年前,也就是2012年、2013年左右。这个时间节点很好,那段时间里我的改变还是比较多的。我会对自己说:努力是最重要的,不要老想着运气的问题。

志丞: 【笑】你是指打牌呢,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

贾斌: 各个方面。

志丞: 好的。感谢你在这么晚还腾出时间来接受访谈。这也是这档节目第一次有中国牌手参与进来。这段音频会让全世界的玩家听到,我们还会把它译成英文,让听不懂中文的玩家也能读到。你还想对全世界的玩家说些什么吗?

贾斌: Play the game, see the world! 有机会的话,咱们PT上见!

志丞: 好的,非常感谢贾斌。祝你在今后的生活和打牌过程中一切顺利。

贾斌: 好的,谢谢志丞。

志丞: 好的,再见。

(全文完)


下期预告:温故知新again,给前几篇访谈做个小结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权利拥有者认为图片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


万智烽火

We Show and Tell

 

识别此二维码,使用万智牌生命计数器小程序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至“MTGCN博识都”。喜欢万智牌背景故事的朋友绝对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