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各位在几百小时的吃鸡之后,是否还能记得你第一次听说这游戏时,在Steam上搜索的名字叫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呢?
因为现在如果想用名字在Steam上搜到这个游戏的话,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
就像国内的手游厂商一样,国外也有许多无良厂商,借助着PUBG这游戏的大红大紫,制作了许许多多粗制滥造的游戏,这些游戏与《绝地求生》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游戏名字的大部分字母是相同的。比如说,下面提到的《PLAYERUNKN1WN》。
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PLAYERUNKN1WN只是把PLAYERUNKNOWN里的“O”改成了“1”,就变成了自己游戏名的一部分。
同样适用了这种小聪明方法的还有:《PLAYERUNKN4WN: Zombie》
这游戏将o改成了4,还特意标红给众人看,游戏内容则是MC风格的僵尸游戏,制作一般,也让他获得了多半差评。
同样的,还有一款国内游戏也采用了这种做法,不过他借鉴的不是PUBG这个标题,而是“吃鸡”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游戏唯一出彩的地方可能就是VR,然而你真的能找到另外99个用VR玩这游戏的人嘛?
其实嘛。一个游戏火了,借助这股东风的游戏就会层出不穷。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小作坊的骗钱之作,质量低下,但这种蹭热点却能实打实跟他们加一点曝光。
这款叫《Gamers Unknown Survival》的游戏,从名字上你或许会联想到PUBG,然而,这游戏是一个确确实实的丧尸生存游戏,和跳伞吃鸡一点关系都没有。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之前红火过一段时间的《Epic Battle Simuator》,现在在Steam上搜索,你会发现一个叫《Epic Battle Simuator2》的游戏,看上去像是一个续作,然而这和《Epic Battle Simuator》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完全全的是一个套皮游戏。
就在今年,Steam首先取消了绿光,改为开发者交付200美元就能发行游戏,这一作法虽然是的Steam游戏数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却也使得鱼目混珠的游戏多了起来。在今年9月,Steam官方就一次性下架了Silicon Echo公司的173款游戏,这家公司最“光辉的履历”则是曾在两个月内上架了86款游戏,效率非常惊人,发行的游戏大多数是使用UNITY引擎内置的资源制作,内容也是翻来覆去的重复。然而就算这样,Steam依然无法阻止这类游戏的疯狂上架。
这类游戏的用户评测数都非常低,销售量相比也不会很高,而且评价通常都是“多半差评”。看似上当的人很少,而且平均每人在单一游戏上花费的金额都在2美元以下,但是由于这种换皮游戏的制作成本极低,再加上Steam卡牌的灰色交易收入,仍然可以让开发商获得不菲的收入。
随着Steam直接发行政策的实施,表面上游戏数量的确增多了,然而这些游戏究竟有多少是认认真真制作的呢?恐怕也只有开发者自己知道了。现在伴随着送Key泛滥,通过免费获得key为游戏刷好评的现象越来越多,部分厂商和用户乐此不疲。我们也希望Steam能够真正为玩家提供客观的评测与推荐,而不是出现大量的“山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