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犯罪形势得到有效控制。虽然老百姓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冒充公检法等低段位的骗术早已建立起成熟的免疫机制,但诈骗分子不断花样翻新,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新手段、新技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就骗走上万元的新闻仍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梳理2017年出现的8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招数,并呈上最实用最权威的“防骗”秘籍。希望在2018年,大家都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1
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
2017年的“双十二”刚过没多久,大家是不是都买得囊中羞涩了?福建厦门的江女士接到一个电话,一名自称“蚂蚁金服”工作人员的人告诉她,之前一个贷款申请通过了,但是需要反馈一个验证码才能放款。江女士高兴坏了,这笔贷款对她来说可是雪中送炭。于是,她没有过多怀疑,在手机收到一个验证码短信时,马上就通过浮动窗口把验证码报给对方。没想到,接下来江女士的支付宝账号被人先后分8次消费了2000元。发觉被骗后,江女士赶紧报警。
无独有偶,农先生也落进了骗子的圈套。对方自称是支付宝的客服,详细说出了农先生和他家人的情况,并主动要求退还其妹妹之前被骗的钱款。农先生没有怀疑。随后,在对方诱导下,农先生通过支付宝平台的贷款项验证了身份信息,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后四次转账24480元。汇完款后,农先生越想越不对头:“不是应该给我钱吗,怎么要我给钱?”随后,农先生电话咨询了真正的支付宝客服,发现上当了!
警方提示
“双十一”等网络购物节给了不少骗子可乘之机,警方提醒群众一定要仔细分辨,谨防上当受骗。无论是冒充“蚂蚁金服”客服,还是冒充支付宝客服或快递员,最后都要达到诱骗受害人转账的目的。因此,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轻信,应直接与官方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联系。
2
网购退款要办网贷?网民中招
2017年3月12日,山东济南的李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其在网上购买的服装有质量问题,要给其退款。李先生因为经常在这个网上买东西,便信以为真。此后,李先生在对方提示下加了一个支付宝账户。对方让李先生先从支付宝上的“招联好期贷”里借款1.3万元,然后再把这笔钱连同之前退款一并返还李先生。
李先生按对方指示,从中借了1.3万元,对方通过支付宝发过来一个二维码,让李先生扫一下。李先生扫码后其支付宝上的钱就转出了,但李先生却没收到退款。李先生询问对方,对方让他多操作几次,于是李先生又连续扫码三次,每次扫码其支付宝里都有钱转出。
可是,对方还是说不成功,并谎称一个借贷平台可能不行,让其再从“蚂蚁借呗”借1.1万元,扫一遍二维码。李先生就又从“蚂蚁借呗”借了1.1万元,并进行了扫码,支付宝的钱又转出去了,但仍未见返款。此时,李先生感觉不对,经联系支付宝客服得知已被转走8.3万元,方知上当受骗。这8.3万元除2.4万元贷款外,其它均是李先生自己银行卡里的存款。
警方提示
这种诈骗之所以能够频频顺利得手,其中一个原因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受害人的交易清单,而且利用了人们对网购的退款流程以及网络消费金融平台不熟悉的弱点。骗子口中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均可通过支付宝进行个人消费借贷,无需担保、抵押。即便受害人自己没有钱,骗子也可以诱骗受害人在这些平台上借贷进行诈骗。办案民警提示,接到所谓“退款”“返钱”的网购客服、商家电话不要轻信,一定要通过拨打公布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后再做决定。
3
快递遗失,可申请赔付
网购的繁荣带动了快递业的飞速发展,骗子也瞅准了这一“商机”,展开精准诈骗,而且手段多样,让人防不胜防。
2017年12月4日,深圳事主陈女士报案称:3日19时许,其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员工,要以3倍的价格赔付其遗失的快递。陈女士按照要求填写对方发送的短信链接后,银行卡内的余额被转走。
还有的骗子让受害人申请赔偿,而后诱骗受害人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微信转账操作,受害人误以为是收款,实际上则是转账给骗子。
警方提示
快递行业如今备受骗子“青睐”,接到这类电话,当事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进行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
4
诱导设置呼叫转移拦截警方提醒
如今,冒充公检法系统人员查案办案的诈骗手段已经被人们熟知,同时,通过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可以有效地进行劝阻、拦截。面对“新困难”,骗子们也想出来“新对策”,那就是呼叫转移。
何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她接到一个自称福建省厦门市信息管理中心的电话,说以她的身份证办理的电话卡,正进行违法活动。随后,熟悉的套路来了,电话被转接到公安局、涉嫌洗黑钱、收到逮捕令、转账至安全账号……何女士分三次将22900元转至对方指定账号。
其实,在何女士被骗期间,反诈骗中心已经检测到异常,并已有工作人员对何女士进行电话劝阻。但接听电话的是一名自称是何女士老公的男子,他一口咬定,何女士很安全,并未接到任何诈骗来电。民警找到何女士,打开其手机检查,发现何女士的手机设置了呼叫转移。
警方提示
除了不轻信任何冒充查案类的诈骗电话外,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也不要依照对方要求,对手机进行设置呼叫转移、下载不明软件等操作。此外,希望市民朋友积极配合警方劝阻工作,及时接听警方劝阻电话,认真查看警方发送的提醒短信,并配合出警民警的现场核实工作。
5
支付宝面对面转账也有假!
2017年1月上旬,湖北武汉警方接到多名店主报警称,一男子在购物时使用了支付宝付款,但至今这些货款都没有到账。经过调查,警方发现作案的是同一个人。该男子每次买的都是香烟,还是比较贵的烟,一次买几条。每次他都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并且还将转账成功的截图发给了店主。店主明明看到了转账成功的截图,为什么钱却没到账呢?
民警发现,这名男子在购物前,都会自称手机摄像头出现故障。如果他使用摄像头扫一扫的话,就必须直接支付真实的金额,但是它为了掩盖这个过程,就说自己手机摄像头坏了,别人就只得告诉他支付宝账号。
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该男子使用了一款支付宝造假软件,使用这款软件,只要输入对方的支付账号和支付金额,就能生成支付成功的图片。
警方提示
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的交易,一定要亲自打开支付宝或者网银,看钱是否真的到账。只要多留心眼儿,这种伎俩就无法得逞。
6
传统中奖骗局“转战”热门网游
家住江苏的宋先生在玩某款热门网络游戏时,收到一条中奖信息,要其联系一个微信。宋先生以为是自己玩游戏中了奖,没有怀疑便添加了微信,之后便看到了一个中奖页面,显示其获得二等奖,奖品为6.8万元和一台苹果电脑。
看到中奖信息,宋先生兴奋不已,当即拨打网页上的联系电话要求领奖。对方表示,领奖需缴纳3500元的手续费。这点钱相比奖金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于是宋先生当即通过自动取款机把钱打了过去。然而,当他再次联系领奖时,对方又称要交20%的税金。为此,宋先生再次给对方转账3000元。随后,一名自称财务部负责人的王经理与宋先生联系,宋先生又以跨省服务费、购买网卡等理由不断要求宋先生转账,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不甘心半途而废,最后宋先生总共被骗了数万元……最终无奈的他选择了报警。
警方提示
只要是需要交钱的领奖,基本都是骗局。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当QQ或手机中收到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很容易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在玩网络游戏时,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尽量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7
潜伏微信群伺机换头像诈骗
2017年12月,天津宝坻警方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其被骗了5000多元钱。据受害人杨某介绍,他通过网络游戏好友加入了一个游戏公司创建的微信群,经常参与群主举办的充值返利活动。有一天,杨某发现“群主”加自己的微信好友,说当天有老玩家专属活动,充值翻倍返利。杨某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5000元进行充值,但是过了1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充值成功的消息。跟对方联系,对方称现在充值的人数比较多,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充值成功。在第二天,杨某登陆游戏依然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消息,想跟对方联系时发现已经被拉黑了。这时他才发现“群主”与真实群主虽然头像、名字一样,但是微信号却是不一样的。意识到被骗的杨某,赶紧报了警。
警方提示
很多微信群人数众多,群成员之间不一定全都熟悉,有陌生人进入群不会引起注意。不法分子混入微信群,长时间潜伏群中,摸清群成员关系网后将头像和昵称换成群成员的领袖人物,再利用微信“画皮”重新组建新群进行诈骗。微信群聊中群主一定要尽到责任,严格把关进入群聊成员。有人通过微信群单独加微信好友时,要认真核对身份,即使互加好友,也不要在微信中“谈钱”,一定要当面沟通或电话确认。
8
共享单车退押金成诈骗新套路
北京的杨先生在退某品牌共享单车的押金时就遭遇了诈骗。杨先生报警称,他决定退共享单车的押金,就在网上搜到了对方的官方电话。打过去后,客服人员接通了电话,并询问杨先生芝麻信用是多少分,杨先生随后告诉对方额度。
随后这名“客服人员”告诉杨先生:只要打开微信钱包,将“付款界面”中的18位的数字告诉他就可以办理退款。杨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后,不久就收到了一条消费3268元的扣款短信……“客服人员”让杨先生再转一笔,但他的银行卡里没钱了,对方让他从别人那里借5000元过来,杨先生感觉不对劲后,就直接打电话报警了。
警方提示
这些骗子都是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共享单车“客服电话”,坐等受害者上钩。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微信钱包里面的付款码。受害者将18位数字报给所谓的“客服”,“客服”通过获取到的18位付款码,就可以将市民群众的微信钱包里面的零钱和所绑定银行卡里面的钱消费掉。小伙伴们如果要办理共享单车退押金业务,可以在共享单车官方APP中进行操作,切勿盲目上网搜索,以免上当受骗。
结束语
虽然诈骗手段不断更新,五花八门,归根到底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为此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首先要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对不法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等诈骗,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其次,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和朋友等急事求助类的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实,不要着急恐慌,更不要将“急用款”汇入不法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同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不法分子指定的账户。
通过分析电信诈骗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骗子的招数不管怎么变,最后的目标都是转账,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我们不泄露密码、不转账付款,骗子的手段再高明也是徒劳无功。
转发!
周知家人和朋友,
他们会感谢你的。
=========